监管合规下的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2020-07-28

欧盟数据宪章”-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2018 年 5 月 25 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正式实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GDPR提出了个人数据保护六大原则:合法合理透明性原则、目的限制原则、最小化数据处理原则、数据准确性原则、限制存储期限原则、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原则,在六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严格的问责机制,从系统设计和默认设置着手的隐私保护(Data protection by design and by default)、保留处理活动记录、实施安全保障措施、数据泄露报告与通知、数据保护影响评估、事先协商、设置数据保护官等措施,对数据主体的知情权、访问权、纠正券、删除权(被遗忘权)、限制处理权、可移植权(可携带权)、拒绝权和与自动化个人决策相关权利进行保护。

GDPR要求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实施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在必要时进行审查和更新,尽管全文并未给出详细的控制措施实施要求,但仍指出需对以下因素进行着重考虑:

  • 个人数据的匿名化和加密;
  • 数据系统持续保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以及恢复的能力;
  • 在发生自然事故或者技术事故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及时获取以及再存储能力;
  • 对技术性及管理性措施的有效性定期进行测试、访问、评估,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

需特别注意的是,GDPR关于“同意”的认定标准较以往更为严格,且对儿童个人信息的保护更为注重。

 

国内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

我国在多项法律中关注和强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也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也纳入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等规定。除此以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也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运营者落实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采取保护措施,保障数据和信息在收集、存储、传输、使用、提供、销毁过程中的安全。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部分,较大篇幅的对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了规定,并且明确规定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2019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从中我们也看出政府治理违规收集使用个人数据方面的决心,专项治理公告中明确要求:

  • 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要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的责任义务,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安全负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 相关部门依法编制大众化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及必要信息规范,并对用户基数大、民众密切相关的App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 主管部门将加大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包括依法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手段;
  • 开展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同时也鼓励运营者通过App个人信息安全认证。

在个人信息安全标准方面,2018年5月1日,信安标委组织制定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并于2019年1月30号公布二次修订草案。这是国内在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提升,在这部重磅的个人信息安全标准中明确了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的要求,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和对组织的管理要求。同时相关的配套法规、标准也在陆续制定当中,相信推出时间指日可待。

虽然国内针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但是总体而言法规、标准依然不完善,缺少总体规划,碎片化明显,同时存在落地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需要我们在立法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紧密衔接,加强监管和处罚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从国家层面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几点建议

个人信息安全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或者法律问题,需要统筹结合,上下联动,综合防御。各组织单位、行业客户需要梳理清楚自身数据资产,识别个人敏感信息,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数据在哪里,安全保障就要覆盖到哪里。

在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方面,行业单位需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安全合规建设中及时整改、落实管理,构建动态防御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及时预警、迅速处置。对接触到个人敏感信息的人员,进行鉴权控制、行为审计,并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强化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减少敏感数据从内部泄露的风险。敏感数据定期备份,备份信息定期离线保存,避免数据勒索事件发生。加强普法教育,个人信息安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意丢弃快递单、不随便参加扫描抽奖活动、使用App谨慎放权。

 

面对个人信息安全,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不仅需要国家立法保障,更加需要行业单位加强落地执行,不断完善监督、检查、处罚机制,同时也需要公民积极参与。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构建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 2020 NSFOCUS 绿盟科技 www.nsfocu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605号 京ICP备14004349号 京ICP证110355号